
热烈祝贺“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圆满结题
早发现 长安心 康立明生物2024.01.24
1月21日上午“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于广州成功举办了项目总结会。牵头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任东林教授、学术指导单位《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马辉主任及二十余家分中心专家和多位国内知名肛肠外科专家参与了会议。本次会议内容涵盖“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便秘及肛瘘治疗临床实践等。
痔病的发病率在我国肛肠疾病中常年居第1位,同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世界第2位,且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便血是结直肠疾病特别是痔病与结直肠肿瘤最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临床上需要通过详细有效的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避免将结直肠癌误诊或漏诊为痔病。目前,在我国痔病最新诊疗指南中已将结肠镜检查推荐作为出血性痔病的常规检查,但由于受到医疗资源紧张、检查时间长、检查费用较高、需行肠道准备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依从性较低,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对出血性痔病患者和肠道肿瘤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及规范化诊疗,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无创、便捷、精准、且不受非肿瘤性出血的干扰,对于出血性痔病和肠道肿瘤的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应用数据证实。2022年4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牵头,《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作为学术指导,组织启动了“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经过近2年时间,在全国21家单位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本次研究共纳入有效病例2023例,远超出研究计划的病例数,于2023年12月31日成功结题。
会议开始,项目牵头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任东林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通过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性研究,评估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出血性痔病人群中进行结直肠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不愿意或不能接受肠镜检查的出血性痔病患者提供无创、简便、有效、可靠且价廉的鉴别诊断选择,防止误诊漏诊。
任东林教授开场致辞
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致辞时表示,自己从一名胃肠外科医师、博士转而投入到结直肠肿瘤诊断领域进行深入的科研,正是因为深知痔病和结直肠癌鉴别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很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很快将进入爆发期,早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最有效的措施,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能安全、有效的为临床专家提供鉴别依据,让医患共同受益。
邹鸿志教授致辞
接着,由牵头专家任东林教授和《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马辉主任分别为项目优秀合作单位和重要合作单位颁发荣誉牌匾,以感谢参与单位对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付出和贡献。
颁发牌匾及合影
学术交流环节,首先由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杨向东院长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波主任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胡邦博士汇报“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杨向东院长和曹波主任主持会议
胡邦博士表示,本项目在不足两年的时间规范且超额达成了目标,离不开各个分中心的共同努力。目前项目总计入组有效病例2000余例,粪便SDC2检查阳性和灰度区可检出87.6%的结直肠癌和61.8%的进展期腺瘤,显示出优异的性能,这意味着粪便SDC2检测有利于富集结直肠癌更加高危的人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胡邦博士作项目结题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编辑部马辉主任就“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做主题演讲。她分别从科研论文的总体要求、撰写论文的三大步骤、论文基本要素的具体要求以及投稿与发表四个角度进行分享,为大家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还分享了让科研论文写作更高效和规范的技巧。
马辉主任作主题演讲
会议下半场由天津市人民医院李玉玮主任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汤献忠主任担任主持。
李玉玮主任和汤献忠主任主持会议
西安大兴医院陈文平主任作“倒刺线肌间闭合全厚推移瓣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主题分享。陈主任通过一例全新原创术式病例分享,引出肛周肌肉排列模式和肛瘘发病机制的思考,总结出不是所有的括约肌上型肛瘘都穿经肛提肌板,也提出括约肌上型肛瘘治疗的难点,并提出全新原创术式可以解决潜在引流、血供问题且减少肌间裂开。
陈文平主任作主题分享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菌群移植疗法研究室辛华主任作“整体菌群移植在便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主题分享。辛主任通过介绍菌群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案例分享,探索整体菌群移植的特色模式。希望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整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在未来可能会在便秘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上给与我们巨大的惊喜。
辛华主任作主题分享
天津市南开大学人民医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宇永军主任作“回肠直肠套式吻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主题分享。宇主任对比慢传输型便秘的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通过一例典型病例详细介绍了回肠直肠套式吻合术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术后顽固性腹泻、术后腹胀、慢传输便秘复发、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等风险。
宇永军主任作主题分享
最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任东林教授结合自己行医职业生涯和生活经历深度分享其个人感悟和体会,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医学与人文深度融合的精神盛宴。
任东林教授作分享
“出血性痔病人群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总结会已经圆满落幕,后期项目组将对项目数据进行严谨的统计分析,以期有效评估出血性痔病人群术前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为我国出血性痔病患者在痔和肠道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和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更好地造福社会,有利于患者。结直肠肛门疾病的防治仍任重道远,杂志将继续与临床专家、科研工作者紧密携手,为患者健康和专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全体合影
文章转载自:《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